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跨村联建党建示范带——助力“两河牵手”工程

发布日期:2025-01-03 09:0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综合保税区北区管理局 字号:[ ]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借势“两河牵手”文化廊道建设契机,坚持党建引领、村景融合、产村一体、业态创新,倾力打造“两河牵手·红带共绘”基层党建示范带,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强村富民动力,为服务保障文化廊道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2024年以来,示范带沿线22个村庄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超3500万元,德城区“两河牵手·河美乡村”生态旅游民宿项目入选市级“两河牵手”党建示范项目。


抓点示范,筑牢跨村联建新支撑。抓住组织建设“关键点”。打破沿线村庄行政壁垒,选取5个班子配备强、产业基础好的村庄作为中心村,牵头成立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健全“镇街党(工)委—联合体党总支—村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明确14名镇街班子成员包村,选派8名第一书记驻村,专项招聘5名大学生下沉,完善联席会议、定期调度等工作机制,推进基层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协同发展。紧盯片区布局“着力点”。以减河为轴,整合沿线村党组织、工业园区、物流企业等资源,打造全长约18公里的基层党建示范带,构建“5村2园3线”空间布局,辐射带动沿线村庄抱团发展。科学规划城南农旅融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统筹和美乡村、水利等领域政策性资金2600余万元,发展有机果蔬、电商物流等10余个特色产业,助推片区村庄发展提速增效。用好品牌创建“结合点”。发挥“一村一品”示范效应,组织农业农村、文旅等7个部门,对沿线村庄逐一把脉问诊,量身制定发展计划,创建“花漾馨秋”“红动焦庄”等特色党建品牌22个。其中,新园村党委依托党建品牌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联建村集体经济增收200余万元;焦庄村等沿线村庄先后获评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党建现场教学点”等荣誉称号。


串线联动,激发跨村联建新活力。打造文旅互融“风景线”。实施“农文旅+”战略,积极发展特色民宿项目,探索“支部搭台子、村民出房子、公司找路子”经营模式,先后招引“小森文旅”“桔塘小院”等5个特色民宿,盘活闲置农房30余处,解决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增收400余万元。发挥大运河IP优势,实施运河博物馆群、繁露书院等18个大运河保护利用项目,统筹好沿线外文旅资源,串联形成特色民俗、文化创意等4条精品旅游路线,累计接待游客超110万人次。建设产村互促“发展线”。推行“百企结百村”,指导沿线村党组织与辖区金茂源物流园、奥德曼酒庄等6家企业联建,成立金茂源快递物流园区综合党委、奥德曼葡萄产业党建联盟,引导企业党组织将部分加工生产环节布局到村庄,建设来料加工、特色种植等“共富工坊”5家,培育德水安澜、腾光生态等4个特色品牌,吸纳410余名闲置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8万元。贯通人才互动“连接线”。实施“雁归兴德”工程,探索“项目+人才”回引模式,综合考虑村庄产业状况、资源禀赋等因素,梳理12个共富项目,发布“强村共富合伙人”招募令,分类建立乡村人才库、资源库、项目库,实现产业人才“双向奔赴”。截至目前,已回引56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带动投资3000余万元。


扩面增效,打造跨村联建新格局。延伸生态宜居“覆盖面”。统筹“水、路、林、文、景”,开展绿化补植行动,明确25处、155亩补植图斑,在程官屯节点建设九龙郊野公园、党群服务驿站等4个项目,在馨秋村建设桃花溪生态水渠、九宫格花海等“网红”景观,擦亮沿线整体风貌。将党建示范带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动员村民对周边堤顶路、河塘沟渠等80余处重难点部位集中攻坚,有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质效。扩大乡风文明“宣传面”。深入挖掘“两河”文化内涵,发布文明倡议书2600余份,健全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制度,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移风易俗行动400余次,常态化举办“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150余次,不断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拓宽治理有效“参与面”。以自然村为单元划分41个治理网格,同步设立议事说事点,定期商议村务民事,推动民事民管在网格,累计解决矛盾问题260余件。开展党组织领办服务项目,投资200余万元高标准提升党群服务中心2处、建设“幸福食堂”3处,提供助餐、助医、助急等民生服务;组建“河美善治”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文旅设施维护、赛事应急保障、民生事项代办等服务活动,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