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乳山市:探索“441”作业模式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
||||
|
||||
为落实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双减”政策,山东威海乳山市教体局在全市推广作业“441”闭环管理模式,采取全市学校分层管理、集团教师团队教研、班级学生作业分层选择的方式,从作业总量的把控、内容的考量、形式的设计、批改的规范、反馈的精准、辅导的实效,形成一个闭环管理,用课程思维重构作业设计,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作业提质增效441模式,分4个环节,每个环节分4个步骤,最后形成1个以单元、章节、知识点为模块的精品作业资源库。其中4个环节指“设计——批改——规范——保障”。其中设计环节分4步:基础题(含回头巩固题)——拓展题——创新题(自选题)——实践题。批改环节分4步:落实全批全改——建立作业台账——形成错题汇集——平行练习巩固。规范环节分4步:不经过集体研讨的作业不放过;不经过级部审批的作业不放过;不能全批全改的作业不放过;不分层选作的作业不放过。保障环节分4步:组内审批——上传网站——过程性核查——学期末评价。 四个环节间衔接有序,每个环节内部既实施“闭环”管理,强调建立市、校两级的督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又强调要结合学校实际,创新形式,开发有个性、有特色的校本、班本作业。“441”作业模式保留了班级和学校的作业设计个性化,又实现了全市教育资源“加法”最优化。 减负不是不要作业,而是研究作业、精心设计,把它作为实现减负增效的一个突破口。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全市各学校教师的作业设计水平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形成了“441”作业设计的“可视化”路径,完成了“441”作业精品作业库的建设,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全市共享,缩小了全市校际之间的差距;多维的作业设计和多元的作业选择,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习得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养。 有了“441”作业模式的实践,全市教师连续在山东省和威海市举行的作业设计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撰写作业改革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乳山市教体局组织召开了“441”作业模式成果现场会,研究成果得到了域内外专家教师的一致认可。乳山市黄山路学校和乳山市白沙滩镇中心学校将441作业模式作为教学成果与枣庄市中区孟庄镇中小学进行了经验分享,实现了经验推广。 作业,作为牵动学生校园学习质量和课余成长指数的重要引擎,需要花时间、花精力进行持续的研究和思考。乳山市教体局将继续探索作业设计及评价模式,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要求,真正实现作业提质增效的目标。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