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三驾马车”共驱乡村振兴致富路 |
||||
|
||||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李庄镇依托产业优势,积极整合各类资源禀赋,探索多元化致富路径,闲置土地、共富车间、合作社等如今已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闲置土地开出“致富花” 走进李庄镇杨家庙村“渔光互补”光伏产业项目,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活泼的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一幅生态、经济共赢的美好画卷映入眼帘。然而在2023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土地。经过整合之后,李庄镇投资2500万元,建设“渔光互补”光伏产业项目,在为群众带来每亩700元的增收的同时,实现村集体稳定增收5万元。 近年来,李庄镇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村内闲置土地,化零为整,集中连片,引进优质项目、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累计实现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实现群众致富和村集体增收双赢双促。 共富车间架起“致富桥” 一大早,家住惠民县李庄镇彭家庙村的村民周尚娥骑着电动车去村里的“红网工坊”共富车间上班,不到5分钟就到了。一年前,她还在县里打零工,每月只能回家一次。“红网工坊”共富车间让她在家门口致富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李庄镇彭家庙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整合村内零散土地,共建设2个占地1800平方米的“红网工坊”共富车间,并与绳网企业对接,将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大周新村彭家庙党支部书记周迎晓说:“‘红网工坊’共富车间共吸纳周边就业人员68余人,人均月收入达3120元。同时,有效带动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李庄镇是全国最大的化纤绳网产业基地,年产化纤绳网150万吨,产值突破160亿元。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该镇积极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党建引领+村企合作+群众参与”的模式,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红网工坊”共富车间,拉近群众致富半径,让乡村振兴之花开满园。目前,李庄镇已在23个村启动“红网工坊”建设,建设绳网手工加工车间64个,占地面积达53546平方米,共吸纳群众就业1.3万人,人均月收入达3500余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 “合作社+”蹚出“致富路”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李庄镇浩东果蔬种植合作社种植的玉米已逐渐成熟,目前玉米已经进入收获阶段。李庄镇浩东果蔬种植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订单种植等多种方式,辐射带动3000余亩土地,帮助600余名农户亩均增收500余元。 李庄镇是农业大镇,是历史悠久的三辣之乡。近年来,该镇通过“合作社+农户”“合作社+项目”“合作社+企业”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订单种植、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着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2200亩,三辣种植面积突破1.2万亩,芦笋种植面积突破150亩,成功申报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2家、县级示范社8家。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