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首班“海铁联运”出口专列开行 |
||||
|
||||
近日,满载着30个集装箱、总货值550万元出口货物的火车从鲁西国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出发,直达青岛港。这是山东省首次海铁联运出口转关货物全整列发运,实现了聊城市企业属地报关由“零星”发运到“整列”发运的转换。全整列自动化转关简化了通关手续、提高了通关效率,在运输过程中不解列、不编组,再次刷新了单批运量更大、装卸效率更高、运输成本更低的纪录。 2022年,在济南海关的积极响应支持下,鲁西国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仅用时33天就完成了验收并封关运营,创造了建设工期最短、行政审批最快的海关速度。2022年11月,鲁西国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启用并落地济南海关的“铁海E通”系统,将“出海口”搬到了企业“家门口”。“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正式运行以来,吸引了许多聊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出口企业办理转关业务。据测算,每个集装箱可节约300元左右的物流成本,并可缩短1—2天的场地周转时间及海关查验时间。”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聊城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青说。 济南海关、青岛海关强化协调配合,共同完善“属地—转关—口岸”的全流程、全链条海铁联运自动化转关。聊城出口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报关、查验,相关数据通过济南海关的“铁海E通”系统自动与青岛海关的“陆海联动 海铁直运”系统完成交互对接,真正实现港口前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聊城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货物通行顺畅,我们协同相关企业,与发运出口转关外贸整车的场站、铁路及物流企业进行了积极沟通指导。此次临清市成信经贸有限公司选择全整列转关模式出口,表明了海关监管场所便利通关优势持续凸显。”据统计,2023年以来,209批609个集装箱通过鲁西国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海铁联运直接出口,货运量突破1万吨,货值1.35亿元,业务量居济南关区内陆港海铁联运首位。 鲁西国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便捷的海铁联运转关出口模式为当地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和集团、银河纸业、成信经贸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转关出口。临清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负责人表示:“这种新模式将进一步优化大宗货物出口业务形态,缓解口岸通关压力,提升运输效率。标志着我市海铁联运转关模式通关业务步入新的阶段,将服务更多龙头企业依托这条通道高效、便捷地‘走出去’。”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