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黄渤海新区:奏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
||||
|
||||
全年累计落户重点项目106个,总投资突破1150亿元;完成国家、省、市等各项活动签约项目76个,数量、质量和体量均位居山东省烟台市第一;新增各类人才1.13万人,其中高端人才1500余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1万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40家,2022年以来,烟台黄渤海新区项目招引数量再创新高,招引体量逆势上扬,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区域性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崛起,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讲好项目招引“好故事” 2022年以来,烟台黄渤海新区力克疫情冲击,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化工及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生物医药、特色园区等,加大力度、聚焦精度、提升温度,立体式招商、清单式管理、台账式推进,讲述了一个个项目招引“好故事”。2022年,共引进百亿级项目2个、过50亿元项目3个、过亿元项目49个。 抢抓绿电绿能绿碳风口机遇,抢抓自贸+综保创新等一批山东省“首字”项目接续破题,在韩国首尔挂牌成立烟台市首个海外离岸双向孵化基地,先后引进鸣启数字孪生、航空工业烟台航修等总部项目11个。 高点布局载体打造,精准赋能园区发展。“2022年,烟台黄渤海新区推动日本中小企业产业基地、韩国中小企业产业基地等相继投用,新引进日韩资项目60余个,日韩小微企业加速集聚,合作氛围更加浓厚。”烟台黄渤海新区招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还积极抢抓欧美资源优势,研究制定对欧招商工作方案,推动总投资1亿美元的德国汉高绿色高端胶黏剂产业基地、5000万美元的富乐亚太区研发生产总部等项目签约落地,系统导入全球前沿技术、创新业态和知名品牌。 21万人才“站C位” 在烟台黄渤海新区,一诺电子拥有一项全球首创、目前已批量应用于市场的产品:键合银丝和主导研发的键合铜丝。公司董事长林良表示,来烟台黄渤海新区发展是正确的选择,这里优质的发展态势和人性化人才服务,让他和企业都实现了应有的价值。 林良所言不虚。烟台黄渤海新区坚定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深化“产才融合示范区”建设。2022年以来,烟台黄渤海新区围绕产业发展引进、培养、用好人才,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1万人。 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人才引进,像抓项目建设一样抓人才培育,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人才发展。烟台黄渤海新区将人才工作纳入“三重”工作“10+1”调度机制,顶格推进:组织18名人才申报国家级人才工程,并建立国家级、省级人才培育梯队库;围绕加速青年人才集聚,举办各类赛会活动23场,发布就业岗位信息7.8万条;高效出台集聚青年人才来区就业创业“十条措施”,为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提供支持保障…… 科技和创新“链环链” 注册于2020年9月的山东省实验室,目前团队规模达150余人,累计开展科技项目50余项,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 除山东省实验室之外,山东省产研院已组建28人管理团队,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5名,落地“磁控高能束复合焊接”等科技项目16项。2022年,烟台黄渤海新区围绕建设和产业需求,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核心地位,推进创新链、人才链协同发力,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眼下,烟台黄渤海新区已集聚万华化学全球创新中心等3大总部基地、烟台节能环保产业孵化园等8个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烟台力凯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等5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冰轮山大氢能技术研究院等16个高端平台及山东省生物医药制造业创新中心等89家市级以上科创平台。 数据无言,掷地有声。2022年,该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900家;有效高企达到540家,连续三年保持35%以上高速增长;12家企业获评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万华化学蝉联榜单第一名;15家企业获评首批科技小巨人企业,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5家,达到15家;离岸孵化项目达到31个,累计落户区内科技企业45个。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